北京国际商会名称北京国际商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经贸热点 > 正文

一带一路打开农业合作新空间


2018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在传统认知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外,其他领域合作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得到了促进,比如农业合作。

受访专家表示,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迅速,合作模式日渐成熟,具备进一步深化的潜力和空间。

合作模式日渐成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互补,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日前,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阿根廷时,阿根廷农业产业部国务秘书玛丽莎·比尔切尔对媒体表示,目前,约650家阿根廷企业有对华出口业务,其中大部分来自农产品和食品行业。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推动中国市场进一步对阿根廷产品扩大开放,还将促进阿根廷生产并出口更多高质量产品,这让阿根廷产业界感到振奋。

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一是通过农业技术援助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推动中国相对成熟的农业技术输出,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二是派出专业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通过实地指导和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提升当地的种植技术水平;三是通过在当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四是推动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国外通过租赁土地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种植,然后利用国内已有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形成农业示范企业。

具备深化合作空间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业种植、加工、养殖,包括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农业技术培训等,都是“一带一路”框架下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农业合作领域。

张建平举例称,就地理位置来看,俄罗斯、中亚、南亚、非洲、拉丁美洲,还有大洋洲的一些国家,都具有良好的农业投资空间和潜力;就合作项目来看,除了传统的粮食、蔬菜、棉花、菌类、经济作物以外,林业、乳业以及远洋渔业等项目的开发潜力和空间都很大。

谈到企业开发项目时需注意的问题,张建平建议,企业要根据东道国的农业条件,审慎地处理土地使用权等敏感问题。另外,企业应重点雇用当地劳动力,让企业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收入,这样才能保证中企境外农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赵萍认为,因为具备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市场需求潜力大等特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农业合作时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中国的农业技术必须本地化;二是受当地农业技术、政策等条件的限制,“一带一路”沿线农业项目的开发成本相对较高,技术投入的周期较长。“因此企业要有战略耐心去了解当地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

最后,赵萍还建议,不妨多鼓励农业企业以产业园的形式“走出去”,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注入科技动力,还可以通过打造产业链推动农业相关配套机械设备产业的发展扩大和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

文博会虚拟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