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商会名称北京国际商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经贸热点 > 正文

关税之降能否撬动进口之升


2018年06月15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专家圆桌

网来云商环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郑玉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      关利欣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付一夫

(排名不分先后)

继5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之后,仅隔半个月,扩大进口再次成为这一会议的“主打词”。在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一系列聚焦促进调结构惠民生和外贸平衡发展的措施得以确定,其中对“落实降低部分商品进口税率措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降税带来的好处”的重申令人印象深刻。下调进口关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利好进口,群众如何才能真正享受到降税带来的好处?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围绕上述议题展开思辨。

1

根据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7月1日起,中国将进一步下调服装鞋帽、家用电器、日化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涉及产品关税降幅均超过50%。这已是自2015年以来中国第五次调整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此次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力度如何?上述进口日用消费品价格能否随之下降?国内同类产品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与之竞争?

关利欣:国家此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力度很大,涉及1449个税目,是前四次降税总数的7倍;平均税率由15.7%降为6.9%,平均降幅55.9%。随着进口关税的降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的价格能够降低,因为此类商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大,经销商愿意主动降低价格,从而销售更多商品、获取更高利润。进口商品的增加能够满足中高端消费人群的品质消费需求,有效填补国内相应领域的市场空白,虽然短期内会在某种程度上挤压国内产品,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内产品进一步提升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郑玉鸿:此次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力度较大,充分印证了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具体落实措施,防止中间环节获利,让广大消费者受惠,这充分说明了此次国家降低进口关税的核心目的是让消费者获益,国家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将有利于进口日用消费品价格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日用消费品市场竞争已经较为充分,在进口关税降低的背景下,海外制造商和海外品牌为了更好地扩大其在中国市场上份额、保持竞争优势,预计将主动降低商品价格。

对于国内的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而言,国家下调消费品进口关税未必是坏事。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日用消费品领域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和知名品牌,在与海外品牌的竞争中占据了一部分市场,即使海外商品降价,中国商品整体而言也具备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此次降低进口关税的目的之一也是倒逼国内产品升级、产业转型,对中国企业和品牌施加一定的压力,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看有一定的益处。

付一夫:总体而言,此次关税下调力度较大,不过进口日用消费品价格或许不会随之下降。因关税下调而产生的价格差并不一定都会体现在进口日用消费品上,降税之后的“利益分享”会体现在国外出口商、国内进口商、中间营销商和最终消费者四个环节,但这四者却并非是先到先得,而是一场关乎市场供求的博弈。降税带来的进口消费品降价不仅会存在时滞,还有可能让消费者根本感觉不到价格比之前便宜,甚至会涨价。

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对于国内同类产品来说,短期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此前这些产品的竞争对手主要集中在国内,现在还要与国际上的厂商竞争,压力较之以往显然更大,获利空间也会受到挤压。不过长期来看则是利好,进口厂商加入到竞争行列中,会倒逼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下,生产落后的商家将会面临淘汰,优质的商家则会留下,消费者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日用消费品。

2

好的政策必不可少,将政策落实到位同样重要。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两次常务会议在部署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工作时均强调指出,有关部门要落实降税措施,防止中间环节加价获利,切实让广大消费者受惠,促进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要实现上述目标,政府部门应做好哪些配套工作?

郑玉鸿:第一,相关部门必须尽快执行关税下调细则,将国家规定的关税下调措施保质保量按时落实到位;第二,相关部门应对日用消费品的流通链条加强监管,防止恶意加价行为发生;第三,行业机构与协会组织应呼吁并引导行业长远健康发展,通过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利共赢来促进企业发展;第四,做好关税下调的宣传工作,在营造消费升级和商品提质降价的社会共识中,依靠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达成国家政策目标。

付一夫:政府部门应着力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消费品生产商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增加有效供给。同时,政府部门应从营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推进国内消费品与国际标准对标,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等方面落实政策,强化监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

关利欣: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让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不同渠道的商品能够在市场中公平竞争,防止一些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妥善解决进口商品的退换货、假冒伪劣等问题,让消费者在享受多元化、高品质消费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

3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消费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凸显。但就目前情况看,消费潜能尚未完全释放,部分消费外流就是其中一个表现。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总额仍为全球最高,达到2580亿美元。中国多次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能否刺激消费回流?除了降低进口关税外,促进消费回流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付一夫:从数据上看,国内消费者并不是没有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而是基于价差、品牌信任度等原因,在可选择的情况下,更青睐于在境外消费。这种消费惯性既抬高了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也不利于国内消费品牌的打造。降低进口关税是为实现缩小境内外商品价差、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进而引导境外消费回流这一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然而,降低关税能否达到引导消费回流的预期目的还有待于观察。原因在于,一方面,此次降税范围内的进口消费品,多数在国内市场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受益程度有限。另一方面,中国附加在进口商品上的税负中,真正的重头是消费税、增值税等,相比之下关税占比并不高。此外,在境外消费,商品的税负可能比国内更加灵活,因此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境外购物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中国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只是个开始,引导消费回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改善国内的消费环境,制定合理的消费税负,更好地打造国内消费品牌,提高商品质量等。从引导消费回流的层面来看,这些远比降低关税更为重要。

郑玉鸿:就降低进口关税政策本身而言,在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通过降低关税的手段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享受更加实惠的全球商品,同时倒逼国内企业升级,必然会拓展中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将更多的消费留在国内,刺激消费回流。

从更为宽广的层面来看,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口的自由流动和消费的自由流动是必然趋势,海外消费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中国刺激消费回流不能只看到消费本身,应从更加宏观的层面看待这个问题。首先,中国应对标国外优势产业,持续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将提升产品品质和强化服务作为刺激消费的核心推动力,深刻洞察消费需求,打造促进消费的源头活水;其次,引导产业链创新和发展,通过发展创新金融、新型服务等基础行业,助力企业转型、便利百姓日常消费;最后,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市场财富再分配机制,为消费升级提供基础支撑。

关利欣:消费外流其实是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出境旅游激增等产生的现象,随着中国消费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消费回流是必然趋势,而且这一苗头已然出现。咨询公司贝恩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受进口关税降低以及奢侈品品牌调整国内外市场价差等因素影响,2017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回暖,奢侈品境内消费比重逐步上升。除了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之外,中国提升商品的丰富度、性价比以及时尚潮流的引领性等举措都将影响消费回流,而且还能够吸引境外消费者来中国消费。

文博会虚拟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