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商会名称北京国际商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经贸热点 > 正文

中企出海知难而进


2018年06月14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近年来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持续加快,其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也逐渐增多。中国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更有效地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挑战?在日前由京津冀三地贸促会、国际商会,北京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北京市进出口企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走出去”与涉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培训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就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类别与防范路径进行了梳理与解答。

Q1

近年来中小企业纷纷出海,在知识产权方面却屡屡碰壁。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面临哪些知识产权风险?

李顺德: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地域性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一些企业的产品在国内没有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出口到国外却被指控侵犯知识产权,甚至被查扣、封存、责令赔偿,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本身具有地域性特征,而很多企业对此并不了解。知识产权在不同国家受到的法律限制和保护存在很大差异,在中国取得的专利只在中国得到保护,走出国门后不一定能够作为专利得到保护。中国企业出口的产品,尤其是高技术产品要想得到出口国家的专利保护,需要获得出口国家的专利权。

二是海外参展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中国企业到海外参展是其走向世界的重要路径之一,然而这一过程同样伴随着知识产权风险。在一些大型国际展会上,中国多家参展企业被主办国海关突击检查,多款参展产品被没收,理由正是“可能侵犯专利权”。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时竞争对手甚至会恶意举报。有鉴于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外交部、工信部、商务部等九部门在2009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引导企业加强境外参展知识产权管理,指导组展单位加强对企业参展项目知识产权状况审查,积极提供境外展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鼓励企业申请、注册和购买境外知识产权等十点意见。

三是知识产权构筑的非关税壁垒风险。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把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捆绑构筑起非关税壁垒,以此来限制进口的情况愈加常见。此前美国在彩电生产、销售方面提出加装儿童安全锁的标准,与其相关专利相捆绑。中国企业要想在出口到美国的彩电上加装儿童安全锁,首先需要使用美国的专利,交纳专利费用;其次需要安装相关元器件、电路。美国此举迫使中国企业成本大幅上涨,从而达到了抑制中国彩电产品向美国出口的目的。

四是海关过境查扣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海关多次对过境转运的印度产仿制药进行查扣。目前《反假冒贸易协议》《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均包含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水平保护的条款,即便是过境的产品构成侵权,协议签署方也有义务进行查扣。对此中国企业应予以充分重视,防范由海关过境查扣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

五是美国337条款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从2002年开始,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遭遇美国337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60%以上的案件针对机电产品。337条款“杀伤力”很强,中国的某个企业在337调查中被认定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美国一旦发出禁令,有可能延及到中国境内所有对美出口的同行企业。此外,337案件的应诉成本很高,中国很多企业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因此被直接认定为侵权,遭受了巨大损失。

六是网络环境衍生的知识产权风险。现在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与复杂性也相应增加,包括版权侵权风险、品牌经济风险、电子商务风险、域名风险、商业方法专利风险等。一些企业把产品的广告发布到网上后,竞争对手在网上收集取证,条件成熟时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七是雇佣海外人员或海归人员造成的知识产权风险。一些企业引进的外国人才或是中国留学者,有些在境外的科研机构或是企业的研究部门工作过,他们会把在国外掌握的技术或产品带到国内,这里潜藏着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美国发起301调查指责中国侵害商业利益,很多都与中国企业雇佣海外人才或海归人员有关系。

Q2

中国企业应该如何防范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怎样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如何补齐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短板,进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李顺德:第一,要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去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既要强化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不让其随意流失,也要强化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二是树立知识产权发展意识。保护知识产权不是目的,而是更有力地推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也要不断提高,因此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是静止不变的。相较于其他法律的相对稳定,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调整改变最多、修改最快。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竞争意识。企业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将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具,否则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企业还应对滥用知识产权进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提高抗争意识。即便是国外的大型企业有时也会恶意地使用知识产权进行不正当竞争,对此中国企业必须针锋相对。四是建立知识产权风险意识。企业要充分重视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熟悉海外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目的地和转运地的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差异,不了解或无视这种差异往往会使企业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企业要预估到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五是优化知识产权质量意识。当前,从量上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等的申请量、注册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从“质”上看,中国还不是一个知识产权强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面对这一现实,优化知识产权质量意识,正确对待“质”和“量”关系尤为关键。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是产生、积累、提高其价值的关键,要把中国的专利实实在在地用起来,转化成生产力、创造财富。

第二,要尊重、熟悉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重要原则主要有六个:一是地域性原则,包括独立原则、主权原则。二是诚实信用原则。三是平等互利原则,包括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四是利益平衡原则,包括权利持有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原则、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平衡原则、权利保护与防止权利滥用平衡原则、权利保护与维护公平竞争平衡原则。五是合同优先原则,包括优先法定原则、遵纪守法原则。六是国际公约适用原则,包括公约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守、公约的最低要求必须达到、国际公约优先适用、国际惯例补充适用等。

第三,要充分了解海外知识产权环境,设置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完善应对风险措施。中国企业要想正确应对海外的知识产权风险,必须充分了解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环境,有针对性地部署自己的知识产权,设置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争取做到未雨绸缪、防范在先、有备无患。一是建立知识产权检索制度。企业应密切结合产品和相关技术,建立知识产权跟踪、检索制度,定期进行专利、外观设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这是企业设置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企业一定要有提前布局意识,根据需要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等到目的国提前注册好,预见风险要及时反应。三是完善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措施。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特别是专利风险,往往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建议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完善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措施。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承担政策引导责任,行业协会组织应该积极作为,组织、协助、支持相关企业应对知识产权风险。四是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企业遇到侵权指控时不要怕更不要躲,要积极分析、全力应对,逃避往往会导致更糟的后果。

第四,要执着于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应对“走出去”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特别是专利风险,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只有创造专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企业在应对知识产权侵权指控时才会更有底气和信心,才会有通过谈判谋求和解的实力和条件。华为、三一重工、通领科技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加,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了防范知识产权风险的实力,大大加快了走向海外谋求发展的步伐,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第五,要弘扬诚实信用的商业之本,大力培养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交易环境。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法的基石,也是知识产权法的根本。侵权、假冒、盗版、不正当竞争等一切侵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都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近年来中国加快了信用体制建设步伐,如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情况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更是明确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升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总而言之,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打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必要措施,也是努力塑造世界大国形象的必由之路。

文博会虚拟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