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商会名称北京国际商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经贸热点 > 正文

中美经贸磋商传递哪些信号


2018年05月07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5月3日~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的美方代表团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讨论。这是中美双方在经历前一段激烈交锋之后,首次交换彼此关切,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经贸问题。

新华社用“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来描述此次磋商,并表示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在一些问题上尚存较大分歧。此次磋商对中美经贸关系意味着什么?未来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部分专家一一剖析了这些问题。

磋商释放积极信号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愿意在中美贸易摩擦日渐升级的态势下,主动与中方进行面对面磋商,不管未来结果如何,都迈出了重要一步。新华社发稿中的‘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这三个用词已经传递出积极信号,对双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表示,“磋商”是此次中美贸易代表团会面的关键词。“这是双方的一次磋商而不是谈判,这一点很重要。谈判注重结果,磋商主要是为了交换双方各自的观点和意见,为下一步谈判寻求基础。”

本着坦诚、高效、富有建设性的沟通态度,中美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而且,在磋商中,中方就中兴公司案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美方表示,重视中方交涉,将向美国总统报告中方立场。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双方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上已经达成共识,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在内的一系列重磅开放举措将密集落地。“这不单是对美国,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国。”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美欧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席李永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值得关注的是,一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误解和偏见,单方面地指责中国强制技术转让,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态度坚定不移,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美方如何调整是关键

事实上,指望通过一次磋商解决所有问题并不现实。在此次磋商中,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需要继续加紧工作,取得更多进展。双方同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宋国友分析称,一方面,虽然双方就中国扩大自美进口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金额、时间表以及实现方式依然存在分歧。

特朗普始终对美中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华尔街日报》5月4日公布的美方谈判框架内容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到2020年底中国需减少2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为1539亿美元,这个要求显然不切实际。

另一方面,双方就美国如何对待“中国制造2025”以及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存在分歧。宋国友强调,平等、坦诚、理性、务实将是未来双方谈判的前提。如果美国以一种蛮横的、单边的态度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则可能不具备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陈晓晨坦言,短期来看,美国301调查“大棒”悬而未决,中美经贸风险犹存。此次磋商并不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熄火”,而是双方寻求共识的开始,这个过程将充满反复。如果美国不改变单边对华施压的贸易保护措施,那么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还将面临震荡。

“关键在于美国如何调整美中经贸关系定位。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应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形成‘竞合’关系,这是双方寻求更大共识的基础。”李永说。

在此次磋商中,双方都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扩大共识、缩小分歧才是未来两国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博会虚拟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