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商会名称北京国际商会

所在位置:首页 > 经贸热点 > 正文

放宽准入 金融市场迎变局(上)


2017年12月07日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谭雅玲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

宗良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卞永祖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政府在特定时间以一种特别方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信号——日前,在介绍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领域合作成果时,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宣布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政策,主要内容为逐步放宽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境内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在三到五年后完全取消此类限制。金融业开放力度之大、节奏之快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推出上述举措的初衷是什么?将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本报特邀业内权威专家,详解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变局。

金融开放缘何提速换挡?

国际商报:长期以来,金融业外资准入限制一直被外国投资者所诟病。日前,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时间表与路线图出炉: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开放力度之大、节奏之快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推出上述举措的初衷是什么?

宗良:这次中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相关政策超出了市场预期,向国内外传达了中国加快金融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是中国金融业以开放促改革的新成果。

一是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金融业必然要服务于中国开放的总体布局。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机构“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总体看,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开放。

二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条件逐步完备。随着金融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条件日趋成熟。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相继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海外金融机构的设立等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中资金融机构在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业务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推动金融开放,引入更多竞争,为金融体制改革注入强大推动力。

三是有利于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扩大开放有利于增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和规则,提升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稳健性,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风险。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促使国内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市场建设、业务模式、管理经验等方面不断提高水平。市场竞争及淘汰机制能迫使金融机构更加重视风险等管理。充分竞争有助于缓解“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际经验也表明,开放本身不是金融风险的根源,扩大开放还可以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健的金融开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意义重大。

卞永祖:开放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外开放更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中积累的重要经验之一。在开放的带动下,中国金融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和长足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中国的金融机构虽然资产庞大,但是也存在人员臃肿、创新活力低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国际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也存在短板,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稳定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进一步加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一方面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通过吸引外资,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加速竞争,从而促进中国金融业改革,加快金融业转型升级。

谭雅玲: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换挡提速,一方面满足了国际诉求,全球需要中国这样有信誉、有担当、持续改革开放的国家;另一方面也契合国内发展的需求。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加快转型,金融需脱虚向实、回归本位。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可在学习外资金融机构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基础上吸收再创新,从而更具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次金融业扩大开放力度较大、节奏较快,但并未超出或违背自身改革的诉求与方向。

闸门再开金融市场格局生变?

国际商报:上述外资限制的放开长远来看会对中国金融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鲇鱼效应能否倒逼中国本土券商、保险等金融行业更上一层楼?

宗良:主要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规模有望扩大。近年来,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比重不断下滑,从2006年的2.11%下降至2016年的1.26%。未来外资银行的比重有望提升。外资金融机构更加重视治理结构、信贷管理、产品创新、风险定价等,将对中资机构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预计外资金融机构可能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中西部地区布局。

二是形成竞争、合作的新局面。中国抓住开放时机,抢占金融开放的制高点,有利于拓展主动选择的空间和回旋余地。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有望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新局面。中资金融机构应化压力为动力,一方面要加快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产品创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适应竞争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双赢的状况下实现转型发展。

三是促进本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对中资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尽管境外机构大规模持股国内大型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未来中小银行或面临被并购的可能,外资股东的加速整合也将引领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打造出一批有特色的银行。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有助于促进行业竞争、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稳定性。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实践来看,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带来新业态、新模式,极大丰富中国金融体系,提升金融业运行效率。比如,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由汇丰银行设立;无抵押信用贷款由渣打银行于2006年首次开展。外资银行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风险定价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为中国银行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外资保险进入中国,也带来了全新的保险模式创新。总体来看,金融市场的开放对中国本土的券商、保险大有裨益。

卞永祖: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下,理论界普遍秉持资本自由流动可以改善全球资源配置,并可以使资本流出国与流入国都从中受益的理念。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国际组织(IMF、OECD等)推动下,以美、英、日、德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取消利率上限,放松市场准入和营业限制;发展中国家通过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改变了金融的落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金融产品的创新消除了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时空障碍,使得金融交易与结算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地进行,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外资加快进入中国金融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国际经验,带来更新的理念,加快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步伐,加速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整体提高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谭雅玲:此次中国打出的金融开放“组合拳”可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不啻为一个较大挑战。尤其在中国金融结构正处于转型的当下,金融业加大对外开放将对国内金融机构产生较大影响。但与此同时,这套“组合拳”也可逐步加强中国外管的灵活度与有效性,合规、合法、合理的严谨监管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改善本土要素的做法可给予国内金融机构更好的发展机会以及更大的发展平台。

文博会虚拟展馆